相关问答
【借款合同纠纷】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案由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0月30日以法发[2000]26号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劳务合同是农民工同包工头之间一般就务工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约定,由此在双方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民事案由劳务合同纠纷就是指这两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民事案由是“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与“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原则上起诉应当确认准确的案由,因为案由涉及到法律关系和法律的适用。从法律精神上讲,法院是裁判者,法律关系的选择和认定应是原告主张,法官作为裁判对原告的主张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有理有据审查,不应主动纠正。但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都是纠问式的,也就是有一定主动性,比如原告如果立案的时候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准备立案,法院立案庭也可能会认为是“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而以此立案。也就是说即使原告不变更,法院在裁判的时候主动变更。 这种情况在刑事案件中更为明显。比如公诉人指控嫌疑人构成故意杀人,但实质证据显示只是构成故意伤害罪,我们国家法院的做法是会直接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这个也类似于民事案由的刑事案由
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一般是签订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上述主体因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作为案件的原告,合同的另一方作为被告。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之间的区别在于罪与非罪的问题,由于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两者在外在形式上有着相同之处,其表现都有合同的存在,但两者的内在表现是不同的。 1、主观表现形式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关键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合同纠纷中,是没有这一要件的,合同诈骗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占有后的财产转为他用或者自己挥霍,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 2、客观构成要件不同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表现方面,是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为要件,如冒用他人身份、伪造变造票据,开设空壳公司等等。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上所列的设备条件等,行为人是根本没有的,这些只是欺骗当事人的,为的是让对方在合同上签字。在合同纠纷中,行为人不必冒用他人的身份或条件来欺骗对方,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行为人会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条件,虽然也有欺诈的行为,但较合同诈骗轻微的多。 3、履行合同的态度不同 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因为其根本不具备履行能力,只是单一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都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并且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履行诚意和积极性,一旦给对方造成损失,当事人会愿意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78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3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