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根据规定一方精神病依然是登记离婚,或者是去法院来诉讼离婚,但是考虑到配偶一方是存在着精神病疾病的,所以可能会丧失民事权利能力,甚至是完全...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法院会准予离婚的: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发现配偶是精神病患者通常可以提出离婚。但是,由于精神病患者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而配偶又是其法定的监护人,所以,一方在提出离婚诉讼前,必须先要求人民法院变更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在确定了新的监护人后,才能由新监护人代理精神病患者参加离婚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规定中指出“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在审判实践中,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是在其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判归其配偶抚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提出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承担,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支持。
我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和重大的不治的传染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所谓婚后尚未治愈,是指结婚时该配偶一方的疾病尚未治愈。但法律并未明确具体什么类型的精神疾病是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所以就导致司法实务中不同的裁判者面对同样类型的精神疾病而对婚姻效力有不同的判断。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是自始无效,不因时间的经过而变得有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0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