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中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属于合同诈骗的情况如下: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本罪客观地表现为用欺诈方法欺骗金额大的公私财产。欺诈行为形式上包括两种,一种是虚构事实,另一种是隐瞒相,二种是实质上使受害者陷入错误认知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会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会妨碍欺诈罪的成立。诈骗行为与对方处置财产之间,应介入对方的过错认识。再次,成立欺诈罪要求受害者陷入错误认识后的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受害者处分财产后,行为者获得财产,损害受害者的财产。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构成欺诈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关于问的什么情况属于诈骗罪,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是用隐瞒欺骗办法,骗取公私财物。
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的情形具体如下: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这种情况如今非常普遍,当事人往往借助别人的名义骗取对方签订合同,或者干脆就虚构了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单位,与受骗人签订履行合同,导致合同对价无法兑现,使受骗人蒙受损失。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银行存单等金融票据。而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一般是指虚假的造假的动产或不动产证明。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在与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时,要考察对方是否有实际履行合同,一般应对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等综合情况作出判断,最大限度来保证不被骗,这需要合同当事人认真审查。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很常见,这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交易的安全,避免此种情形的出现。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这是除了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生活实践中存在的其他合同诈骗情形。比如说签订了虚假的合同,并以此来骗取所谓的中介费或者好处费等等,这都属于以其他方式骗取当事人的财物的体现。 【法律依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4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