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
在开庭时,双方在场情况下组织调解。建议律师尽早介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开庭前会有庭前调解。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前,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人民法院是可以在开庭前进行调解的,达成调解协议的就会以调解的方式结案。民事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主持并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离婚法院开庭前调解的次数。如果当事人不同意法院调解的,法院一般不会再调解,而是进入诉讼程序。根据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 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答辩,是针对原告的诉求来做出的,原则上是一一对应的。通俗的讲,就是被告对原告的诉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辩完了,就是举证质证环节,这个环节,作为被告就要为自己的答辩提供证据证明,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那答辩就成了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做好答辩,一定是以明确事实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实而形成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3人已浏览
466人已浏览
225人已浏览
1,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