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
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 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 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强迫对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如合同期满后强迫续订劳动合同。 3、采用欺诈的手段,故意隐瞒事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虚假承诺优厚的工作条件。 4、订立程序形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如双方当事人未经协商,或者未经批准采取特殊工时制度等。 5、违反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如约定劳动者自行负责工伤、,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等。 6、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的劳动合同。如强制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股金等。 7、主体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如招用、冒签合同等。 8、侵犯婚姻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规定合同期内职工不准恋爱、、生育。 9、侵犯健康权利的劳动合同。如约定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正常休息休假。 1 0、侵犯报酬权利的劳动合同。如不支付加班工资,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等。 1 1、侵犯自主择业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设定巨额违约金、培训费,限制职工流动。 1 2、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如设定无偿或不对价的竞业禁止条件等。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如果订立劳动合同时,当事人一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有意制造假象欺骗对方,致使另一方上当受骗,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同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则属于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 威胁手段,指当事人一方用可能实现的危害对方人身或财产安全的行为相要挟,迫使对方违背意愿而与其订立劳动合同。无论是采取欺诈手段还是威胁手段,所订立的劳动合同都违背了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它的后果是侵犯了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因而这种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部分无效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其部分条款无效的合同。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另外,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无效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决定。民事责任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劳动部于5月制定了《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该《办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的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下列规定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保险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持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1、在具有下列法定的情况时劳动合同会无效,一方欺诈或者胁迫另一方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或者因违法而导致无效的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