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公诉人出席法庭的职责,是代表国家指控、揭露和证实犯罪,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同时结合案情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公诉人出庭的方式应符合的规定: 1、出庭公诉的公诉人应当从国家利益出发,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的严肃性和庄严的检察官形象,对于损害国家法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诉人出庭的方式应符合的要求: 1、出庭公诉的公诉人应当从国家利益出发,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的严肃性和庄严的检察官形象,对于损害国家法律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及检察官形象的做法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2、在开庭时,公诉人应当与审判人员一起入庭或者在审判人员入庭以后入庭。
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有下述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尽最大可能识别伪证或者有明显瑕疵的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首先需要确认的就是,该证人是否确系法院所传唤的证人,而这就需要该证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即法庭负有一定的告知义务,告知出庭证人应当诚实作证,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证人作伪证不但会损害某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阻碍法院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错判、误判,降低司法权威。因此,为了督促证人诚实作证,法律对于作伪证设定了相应的不利后果。证人、鉴定人作伪证的,依照行政诉讼法第49条的第1款第(2)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应将以上内容告知该证人。 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 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询问证人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的理由与上述理由大致相同,即为了保证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在不正当的引导和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证言。
依据自诉案件的特征和有关法律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条件是: 1、自诉人符合自诉的主体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被害人对于自诉案件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2、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自诉人起诉时应明确提出控诉的对象,如果不能提出明确的被告人或被告人下落不明的,自诉案件不能成立自诉人起诉时还应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指明控诉的罪名和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害人何种刑事责任如果提起自诉附带民事诉讼,还应提出具体的赔偿请求 3、案件属于法定的自诉案件的范围 4、被害人有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 5、受诉人民法院在地域上有管辖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9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313人已浏览
4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