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商标侵权赔偿原则上使原告权利恢复到没有被侵权的状态,即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所受损失确定,在难以确定情况下可按照侵权人在侵权...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商标侵权赔偿原则上使原告权利恢复到没有被侵权的状态,即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所受损失确定,在难以确定情况下可按照侵权人在侵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理论上也称为"反向假冒"行为。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结合《商标法》第56条第3款的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形式的商标侵权行为是需要销售者主观明知为要件的。 4、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须注意的是,这种侵权行为是商标标识的侵权行为,包括"制造"和"销售"两种行为。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 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包括: 1、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3、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或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4、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通过该域名进行有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如能更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侵犯注册商标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会罚款 商标法第六十二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而行使的职权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商标法第七章第五十六条—第六十七条都是对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的规定采纳
1、原告方自己的商标注册证原件、复印件;2、原告方的企业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3、商标所有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4、侵权商标的实物样品(物证)和被侵权商标的实物样品;5、能够证明被告方使用侵权商标数量的合同、交货单等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8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