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案件的判决结果要看法律规定以及双方的证据。现在,尚未开庭,判决结果未出,不能判定法官的行为是否偏袒,您现在主要是对诉讼程序不了解,才会产...
遇到纠纷去法院,这是一般原则,但是有些纠纷直接去法院是不行的,也就是说直接去法院法院不管,比如劳动纠纷,在我国,有一个专门先于处理劳动纠纷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适用仲裁法是指不能使用仲裁法的情形,比如劳动纠纷只能使用劳动仲裁解决,不适用仲裁法,劳动合同纠纷也不适用仲裁法,一些由专门法律规定的纠纷和争议也都不适用仲裁法。 不能提起仲裁是指在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几种不能仲裁的情形,包括,婚姻,继承,收养等等
一、起诉。主要是原告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个别情况下可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 二、受理与立案。法院接到起诉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合条件的,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三、开庭前准备 1、向当事人发送起诉状、答辩状副本。 2、确定审判组织。 3、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 4、确定审判人员是否自行回避。 5、审查并确定案由。 6、确定当事人范围、通知遗漏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7、审核诉讼材料。 8、认真调查和收集证据。主要方法有:询问当事人、第三人;要求当事人、第三人提供证据;询问证人、鉴定人;提取物怔、书证、视听资料为证据;勘验物证、现场。 9、查清是否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情况。 10、查清是否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 11、查清是否有需要合并审理的情况。 12、查清是否有分开审理的情况。 13、查清是否有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情况。 14、制定庭审提纲。 19、开庭通知及公告。 四、开庭审理 1、开庭预备。 2、审理开始。 3、法庭调查。 4、法庭辩论。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4)互相辩论。 5、法庭调解:行政案件不适调解。 6、合议庭评议。 7、宣判。案件审理终结,合议庭就当事人在事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或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作出决定后,当庭予以宣读。
起诉人需要的准备除了一纸诉状,还要有最重要的证据,借款或者欠条凭证,借贷关系的证明,合同。如果这些都没有还要起诉,那就需要多费一些周折,利用专业的合法的途径获取证据,收集证据,并且在对债务人起诉的情况下,要对债务人的财产情况有所了解。 1、贯穿债权诉讼中的秘诀 当一切准备都完成,起诉之前还要做的就是诉前保全,因为债务人很有可能成为老赖,或者已经是老赖的债务人已经在将财产转移的路上。诉前保全或者在诉讼中进行财产保全都是为债权实现的最安全措施。 2、管辖法院,诉讼时效 到被告居住地管辖法院起诉或者在借贷合同签署和履行的所在地管辖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两年,从还款期限届满开始计算。 3、强制执行 法院进行调解后,仍不能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根据具体债务纠纷的性质和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责令债务人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债务,并且支付违约,利息,损失等赔偿款项。债务人不履行判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更强有力的请求,运用强制性的措施——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316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