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有用。 2、恐吓是以加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等事项威胁他人,使他人心理感到畏怖恐慌。恐吓威胁导致后果严重的,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以...
有用。恐吓是通过加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来威胁他人,使他人感到恐惧和恐慌。恐吓威胁后果严重的,可以考虑报警。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络恐吓威胁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立案。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有用。 2、被害人报警后,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在解决装修纠纷时,采取报警措施并不是最佳策略,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相反,寻求相关行业协会部门进行调解处理是更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些机构通常具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流程,可以更有效地处理装修纠纷。 如果调解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可以转至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投诉反映,这些机构通常被视为消费者维权的有力保障。如果装修公司不愿意将事态进一步扩大,媒体的报道往往可以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 如果以上所有手段皆无法奏效之时,方可考虑通过报警或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但在此过程中,务必注意收集并保存充分的证据材料,以便在法律程序中占据有利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与装修公司协商解决; (2)业主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装修公司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但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如提请了仲裁,便不得再向法院提出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人已浏览
989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7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