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非法侵占罪和诈骗罪的定义都很明确,当事人可以自行判断:一,非法侵占罪: 1,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
没有区别,刑法中是没有“非法占有罪”这个概念的,我们老百姓平时说的“非法占有罪”,实际上就是侵占罪。 之所以造成这种名称上的误读,是因为刑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
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又要根据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进行分析。根据司法实践,行为人以欺诈手段非法取得资金,导致大量资金无法归还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骗取大量资金的;(2)非法获得资金后逃跑的;(3)挥霍骗取资金;(4)利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假破产、假破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对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为依据进行金融诈骗处罚。
诈骗罪与侵占罪都是侵犯财产罪,两罪有很多相同之处。 诈骗罪与侵占罪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行为对象的不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代为保管等的基于合法占有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在实施侵占行为的时候,财物已经处于行为人的占有和控制之下。 诈骗罪中被骗的财物虽然可能是在诈骗行为实施以前就被行为人所占有,但非法获取财物的方式却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这与侵占罪有显著的不同。 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一般并不困难,其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他人的财物向行为人控制之下转移的过程不同。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受蒙蔽,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或者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而侵占罪则是所有人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完全出于其对行为人的信任,而不是行为人以种种手段积极地迷惑、蒙蔽所有人,使其对行为人的真实意图产生误解,而将财物交给行为人。 因此,在所有人不是因受行为人欺骗而自愿将财物委托给行为人之后,即使行为人为了将其非法占为己有而编造虚假借口欺骗所有人,例如,谎称代为保管的财物被盗、被抢,拒不退还,仍构成侵占罪,而不是诈骗罪。反之,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虚构事实蒙蔽或诱骗所有人,使其将财物的控制权交给行为人,则应以诈骗罪论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41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99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