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从犯罪性质上看,我国刑法中的罚金主要适用于三种犯罪: (1)经济犯罪; (2)财产犯罪; (3)其他故意犯罪。 缴纳罚金: 1、限期一次缴纳...
“双规”适用的对象。针对这一问题中纪委在不同时期作出过不同内容的数次解释。最初的规定是可以适用所有涉及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包括非党员),但随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谓走私文物罪,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走私文物是指《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下列历史遗留物: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着名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历史上各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工艺品、美术品; 4、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各民族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5、具有科学价值的古嵴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上述文物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走私文物罪的对象是指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下列历史遗留物:1、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名人有关、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遗址、纪念品;3、历史上珍贵的艺术、工艺品、艺术品;4、反映历史上各时代、民族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的代表性物体;5、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代脊椎动物和古代人类化石。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述文物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
走私对象包括:(1)武器、弹药、核材料或伪造货币;(2)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或者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产品;(3)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产品等其他货物和物品;(4)淫秽电影、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其他淫秽物品;(5)境外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6)毒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2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962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