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首先,很明确的告诉您,您在本案中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您并不是本案车辆的实际所有人,也不是车辆的实际使用人,因此,对于发生的交通事故,您不...
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谅解书在刑事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的肇事者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肇事逃逸达成谅解的判决的话,应该是三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这是刑法当中133条所作出的规定,当然了,在这里需要考虑到存在着被害人谅解的这种情况,在原来的基础的刑法之上,还会进行一定的从轻处理。肇事逃逸,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涉嫌交通肇逃逸罪,依法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才可以宣告缓刑。肇事者主动赔偿受害人损失,不是因逃逸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且得到受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仍然有宣告缓刑的机会。法律链接:《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1、肇事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情节严重,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3、如有赔偿能力,争取赔偿受害人同时取得受害人谅解书。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5人已浏览
857人已浏览
326人已浏览
1,3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