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构成两阶层是指不法和有责,不法是指符合构成要件且违法,责任是对不法的非难可能性,判断是否是犯罪是从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到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
三阶层的构成要件如下:1、大陆法系的是三阶层递进式。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这也是罪刑法定的要求。我们可知,在法律的规定之前,必然有无数行为类型是具有社会危害性且应当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这就有立法者对于法律应当如何对无数的犯罪类型进行归置取舍,来定型于法律之中成立犯罪的问题。例如,对于窃取他人财物成立“窃取他人财物罪”,但对于行为人是扒窃、入室盗窃、还是顺手牵羊的盗窃一概不论。又如故意杀人罪,无论行为人是毒杀、砍杀、绞杀、刺杀乃至枪杀,都只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犯罪构成四个要素。犯罪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具体要素、共同要素和选择要素。其中共同要求有两个要求,三个要求,四个要求和新版三个要求共四个版本。在四个要素中,犯罪构成的一般要素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和犯罪主观。他们相互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任何犯罪构成都必然包括这四个要素,不能立即排除犯罪的成立。一、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犯罪活动侵害的社会利益。这里的社会效益指向极为广泛,可以是国家效益、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也可以是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或名誉、财产效益。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水平,犯罪对象可分为直接对象、同类对象和一般对象。二、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犯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2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有16岁以上的人犯罪,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受重伤或死亡,强奸、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贩卖毒品的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的特殊情况规定,间歇性精神患者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精神患者犯罪尚未完全失去认定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轻微或减轻处罚的精神患者在无法认定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发生危害结果醉驾撞死人要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单位犯罪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犯罪以及一些妨害文物,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的犯罪。三、犯罪客观犯罪客观是指刑法规定确立犯罪所必需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要求一般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时间、场所和其他环境要求。危害行为有作为与不作为之分。例如,甲和乙是夫妻,甲发现乙和丙通奸,两人吵架。乙方和丙方离家出走,甲方服用农药跟进。甲倒地对乙说自己喝了农药,乙不理不睬,甲死了。在此案件中,乙方作为妻子有义务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甲方死亡的结果。乙方不作为导致甲方死亡,乙方构成故意杀人罪。行为对象是指侵犯或直接指向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的具体人员、物品或信息。行为对象是犯罪构成客观要素之一。危害结果有广义、狭义和中义之分。种类包括构成结果和非构件结果、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结果和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四,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里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主观要素。行为人若在主观上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极端疏忽轻率”的罪过心态,即不成立犯罪。故意或过失是犯罪主观的共同要素。犯罪的主观要素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必须同时性。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犯罪或者罪名可以由四个变量来决定一个是主体(如单位犯罪))、一个是主观方面(如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一个是客体(如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一个是客观方面(如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既然是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罪名,那么现实案件中我们应该将每个案件都分解为四个要素,然后来与罪名进行比较,如果全都符合,那么就能定罪但是,我们要考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无法预见的阻却犯罪作用,所以在主观方面加上一个条件:不含有无法预见的情形,在客观方面加上一个条件:不含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情形。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某个罪名下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的要求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行为构成了某个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75人已浏览
335人已浏览
419人已浏览
1,2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