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的方式和条件如下: 1. 如果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必须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并且必须内容明确。这是因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必须就其提出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客观上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的方式和条件如下: 1. 如果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必须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受诉法院提出,并且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申请内容。这是因为撤诉申请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对自己的诉讼权利进行处分的重要体现,所以需要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2. 原告申请撤诉的目的必须合法且正当。根据处分原则的要求,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方为有效。因此,原告申请撤诉也必须在合法和正当的范围内进行。另外,由于原告申请撤诉的申请并不会自动产生撤诉效果,所以受诉法院需要对原告的申请进行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准许原告撤诉。 3. 原告申请撤诉必须是自愿的,并且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或违心的。因此,任何人(包括审判人员)都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原告撤诉,也不得说服或动员原告撤诉。 4. 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最迟应在受诉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无论是当庭宣判还是定期宣判,都应如此。这样可以给原告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撤诉行为,并且也可以避免原告在宣判后再提出撤诉申请,从而损害受诉法院所作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为一旦判决宣告,即便尚未发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也不得随意撤销。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时,必须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当事人可以从以下方面搜集证据。 (一)当事人的陈述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18人已浏览
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