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50多岁二婚用领证,结婚需要领取结婚证。法律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
1.不可以。 2.我国男女结婚的法定婚龄是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法定婚龄是指法律所确认的准予结婚的最低年龄。基于婚姻关系的自然属性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法律规定中,要求男年满22周岁才能领取,如果没有达到22周岁的话是不能领取证的。我国《》第六条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是我国的,如果早于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话,会导致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男女双方要在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办理结婚登记,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双方需携带自己的、本、合影照片等材料,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核,符合结婚条件的,准予结婚,发放结婚证。
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的结婚年龄。也就是说人们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未达到法定婚龄就结婚是违法的。而到了法定婚龄是否结婚,则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法律对结婚年龄进行规定,也是许多国家立法上的通例,法定婚龄的确定,均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自然因素,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状况和成熟程度,这一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很大。二是社会因素,即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条件,如政治、经济、人口状况、道德、宗教和风俗习惯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就实行早婚政策,婚龄普遍较低。我国现行婚姻法针对我国人口的过速增长已制约了经济的增长,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故规定了略高的婚龄,并提倡晚婚晚育。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第12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这对执行法定婚龄,预防早婚,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的早婚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法定婚龄只是最低的结婚年龄,不是必须结婚的年龄,但只要当事人达到法定婚龄,也符合其他结婚的条件,当他们申请结婚登记时,就应当予登记。
1.不可以。 2.我国男女结婚的法定婚龄是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法定婚龄是指法律所确认的准予结婚的最低年龄。基于婚姻关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当事人才能从心理和身体上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够承担婚姻的后果。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3人已浏览
224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49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