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单位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可以构成集资诈骗、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保险诈骗等金融诈骗...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没有单位犯罪这一说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公司集体决定实施的诈骗行为,刑法也只能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该员工系管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如何确定单位合同诈骗罪的主体范围,以及怎样区分个人实施和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罪,值得研究。司法实践中,处理单位犯罪往往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层面对具体案件中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个人还是单位进行梳理。
有些。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欺诈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该单位也可以作为合同欺诈的主体。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没收财产:个人欺诈公私财产2000元以上;个人欺诈公私财产超过3万元的,属于巨额。个人欺诈公私财产超过20万元的,属于欺诈特别巨大。(1)以虚构单位或者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无效账单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书担保;(3)无实际履行能力,诱使对方继续签订、履行合同;(4)收到对方支付的货物、付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5)以其他方式欺骗对方财产。
对于欺诈罪,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欺诈罪的犯罪主体,一般欺诈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单位共同合同欺诈罪是指单位、单位、自然人共同故意实施的合同欺诈罪。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实施合同欺诈;另一种是单位和自然人共同实施合同欺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欺诈公私财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罚款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9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