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其基本要素即基本要件有:1、主体方面...
1、抢劫罪涉及到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也称为双重客体,既包括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包括对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虽然其使用的手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得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观罪过等要素。
犯罪构成包含的要素: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刑法》第十三条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 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 是指发生事态是由于事故当事者(肇事者)的过错或者意外行为所致。 如果是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均不属于交通事故; 6、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 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7、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 若当事人心理状态处于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0人已浏览
597人已浏览
38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