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绝大多数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应适用于普通诉讼时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在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以及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起算时点的确定,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主观标准,即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起算; (二)客观标准,即从救济权发生或可得行使之时起算。客观标准不受权利人知与不知的影响,有利于实践诉讼时效制度维护交易安全的规范目的。 但客观标准在权利人还不知道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即开始时效的进行,在伦理性上不免留有缺憾。相反,主观起算标准则不仅考虑到权利行使无法律上的障碍,还顾及权利人主张权利在事实上是否可能,因此有利于权利人的保护。但因为使义务人的法律地位系于权利人的主观情况,也存在着削弱时效制度功能的危险。 有鉴于此,各国立法上多依时效期间之长短而区别其起算时点,即以客观起算点与较长时效期间相配合,以前者顾及安全性,而以后者顾及伦理性;或者,以主观起算点与较短时效期间相配合,以前者顾及伦理性,而以后者顾及安全性。 我国系采用以主观起算点与较短时效期间相配合来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点。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的事实以及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