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征地补偿费中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保管。经村民会议同意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有条件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发展生产...
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村委返还属于您的补偿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征地补偿是国家为了对农民的一些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收之后而给农民给予以金钱或其他形式的作为补偿,是我国政策人性化的体现。所以,征地补偿是农民依法所得的,村委会是没有权利克扣的,那当我们遇到村委会克扣征地补偿我们应该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法律,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二条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五十九条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第一百三十二条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第二十八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应当有本村民小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属于村民小组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企业和其他财产的经营管理以及公益事项的办理,由村民小组会议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讨论决定,所作决定及实施情况应当及时向本村民小组的村民公布。第二十四条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第二十七条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第三十六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第三十条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接受村民的监督。所以,根据以上全文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村委会克扣征地补偿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当我们遇到这种侵权行为时,要用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应得的权益,政府部门也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征地补偿费中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保管。经村民会议同意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有条件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发展生产,解决农民生活出路的,可以统一安排使用;被征收的土地属于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自留地,经村民会议2/3以上的成员或者2/3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以调整其他土地的给被征地农民,但质量和数量不相当的,可以给予被征地合理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未能调整其他土地给农民,且又未解决农民生活出路的,应将不低于80%的土地补偿费一次性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用于发展生产、自谋生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应当设立专户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应当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成员表决确定,收支情况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监督。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侵占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土地补偿费。
1、土地补偿计算公式即土地补偿费=被征地亩数*年产值*补偿倍数采集者退散;安置补助费=需要安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 2、土地补偿计算公式 (1)土地补偿费=被征地亩数*年产值*补偿倍数采集者退散 (2)安置补助费=需要安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 需要安置的人数=被征地数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数 例如:某市建设博物馆需要征收土地120亩,该耕地平均年产值为5000元亩,补偿方案批准补偿倍数为:土地补偿费10倍;安置补助费为10倍,该村人均耕地为0.8亩,该村获得: 土地补偿费=120亩*5000元亩*10倍=6000000元(每亩为50000元) 安置补助费=(120亩0.8亩)*5000元亩*10倍=7500000元(每口人为50000元) 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总计为:13500000元。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4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