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的履行不能:当履行不能是由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时: (1)债务人免除履行债务的义...
1、合同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 2、合同当事人逃避债务的; 3、合同当事人丧失商业信誉的; 4、合同当事人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比如都已经关门了,或者门店已经被法院查封,或则因为大量欠债,都无法正常生产了,都属于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是指将自有的财产隐匿起来或者无偿及低价将财产转让给他人的行为。抽逃资金是指在不改变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将资金转移隐匿的行为。如果抽逃的资金是公司的注册资金,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抽逃出资罪,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3、丧失商业信誉。如果一方主体丧失了商业信誉,那么交易对方理所当然地要怀疑其履约能力。例如,商场多次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多次违约不履行与他人签订的合同,不付款等情况,均可认为丧失了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在实践当中,这一条款的认定上,审判员的自由裁量空间很大。律师建议,如果要引用这一条款,一定要先固定了确切的证据,并且提前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不要擅自直接引用这一条款;否则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导致自己构成违约。
在合同有效期内义务未履行完的,合同有效期限届满后,合同终止,合同中的各项约定失效,双方均没有继续履行的义务。民法典允许并尊重当事人对合同期限进行约定,包括生效时间和生效时间。双方约定有效期限后,双方均对合同履行时间有了预期和判断。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而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0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262人已浏览
2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