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判决书、调解书都一样。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调解规定》的规定,在我国,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自双方当事人及审判人员在协议上签字...
庭前调解和开庭调解的区别:如果案件简单,双方矛盾较小,则采用庭前调解。开庭调解是必要的程序,在双方开庭审理后都有和意,案件已经大致查明的情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 1、诉前调解。 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5、社会化调解。 6、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 7、庭后调解。庭后调解是指庭审结束后,判决下发前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离婚调解书和离婚判决书两者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但也存在区别: 1、离婚调解书是在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法院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 2、离婚判决书是双方协商不成、法院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而形成的法律文书。 3、另外,离婚调解书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均不能对调解书提出上诉; 4、一审法院作出离婚判决书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调解书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由人民法院调解的性质决定的。诉讼上的调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合议庭或者审判员的主持下进行的,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结果,也是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调解书与生效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能够保障法律的严肃性,保障司法机关的权威性,有利于稳定社会法律秩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5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