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
犯罪中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有专门的条文对犯罪中止作出了规定,而在其他法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中止犯罪是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法定宽大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中止犯罪的条件一般分为:1、时间性是指犯罪中止应当在什么时候成立。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中止犯罪的时间限制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化是指犯罪中止必须是指行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停止犯罪行为,或者主动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效性是指犯罪人完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法定事由产生而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首先,诉讼时效中断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而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其次,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例如起诉或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例如不可抗力或债务人失踪等。最后,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7人已浏览
307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