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偷税漏税的法律后果: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被税务局查到,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罚。根据《》第二百零一条: 1、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具体定什么样的刑罚,要看所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
偷税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单位犯偷税罪采取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同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的规定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判处罚金后,一般对单位的责任人员只判处自由刑,而不再并处罚金。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 公司如果存在着偷税的行为,那么作为我国的公民,应当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情况,这是公民应当尽到的义务,作为公司的员工也应当这样做,一般情况下都是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来进行举报就可以了,为了避免打击报复,可以通过匿名举报方式。
1.首先会由税务机关进行通知要求补缴,并且缴纳滞纳金,补缴完毕的,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构成逃税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7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