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法院接收材料之日计算,因为个别法院接受材料当天不一定立案。...
1、在民事诉讼中,对于法院起诉时间,是从立案之日起为准,另外,法院的审结期限也是从立案之日起计算审结期限。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一定会立案受理的。必须经过开庭审理才能确定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况且,法官不能依职权主动审查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所以,立案是没有问题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一)提起继承权诉讼的期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上述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因一定的事件出现可以中止,也可以中断。(二)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所谓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期间开始后的进行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在该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能够作为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一般是不可抗力,如战争、自然灾害等。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失效,诉讼时效期间从新计算的一种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一为提起诉讼,一为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出权利请求,一为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在继承权纠纷中,在诉讼时效进行之中,该纠纷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也可以构成时效中断的理由。我国《继承法》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不存在时效中止或中断的问题。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申请的,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未能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立案申请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裁定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6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5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