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夫妻财产约定是指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
约定夫妻财产制是相对法定财产制而言的,是依据不同的发生原因作出的划分。它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商对婚前、婚后取得的财产的归属、处分以及在婚姻关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内容合法的情况下签定的婚内财产协议,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对签约的双方都有约束力。
110ask.com网 日前,一对夫妻来到公证处,要求办理婚姻关系期间财产约定协议。经了解,才知道这对夫妻自结婚三年来,丈夫从事房地产经营,业绩优良,取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妻子在金融投资上也干得相当出色,但有一定的风险。考虑再三,为了各自的发展,也为了今后避免相互资金的风险,便来到公证处要求办理财产约定公证。这份协议主要分三部分:一是约定婚前财产各人的永久支配权;二是约定婚后各自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收益自由支配的部分,包括家庭开支、孩子费用、储蓄各自投入的份额;三是约定遇到风险各自承担的责任。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约定,可以在各自领域中使用资金,再无后顾之忧了。这种协议的约定,就是夫妻婚姻关系财产约定。对该协议的公证,便是财产约定公证。主要是对夫妻之间在家庭收入中对财产占有、使用、处分进行合理的约定,它既有如何使用、占有财产的约定,又有对财产发生风险时各自承担责任的约定。 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如果以后遇到债务,该协议是否有效?法院是否会采证?”其实,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该协议订立的合法性。我国新《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里讲的“约定”,就是夫妻财产的约定协议。在订立约定协议时,一是必须符合真实合法原则,不能利用约定,规避法律,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形式上的有效性,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如果该协议既具备了合法性,又具备了有效性,那么该协议是有效的,会被法院采证。反之,如果为达到躲避债务,转嫁风险,损害第三人权益的目的而办理夫妻财产约定,那么首先就不具备合法性,而且公证处在受理后进行调查中发现这一情况,也会拒绝出证的。 目前,这种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虽然不很普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产、婚姻观念的转变,这种约定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其实也是人们的一种自身保护措施。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程度及个人思想素质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婚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对夫妻一方来说,受损害的往往是弱者。所以,新《婚姻法》确立了离婚的过错赔偿原则,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法律规定:谁主张权益,谁举证。这种财产举证往往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在夫妻婚姻关系期间有一个明确的财产约定协议,那么就按协议规定处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可见,当事人可以根据各自婚姻的特殊性自由灵活地对夫妻财产权属进行约定,可以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为共同所有即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的有效要件未作规定,不过,夫妻财产约定既为身份财产合同,不仅要符合《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要件,也要符合《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要件:(1)缔约主体应为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2)缔约时,夫妻双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缔结财产约定完全出于夫妻双方自愿;(4)约定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超出夫妻财产范围,不得规避法律义务;(5)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此为《婚姻法》第19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双方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进行财产约定,也可以在婚前就进行财产约定,但该婚前财产约定在婚姻关系正式成立之后才发生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和撤销,我国《婚姻法》未作限制,故应理解为不受限制,允许夫妻变更或撤销其财产约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0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