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成立条件和犯罪构成要件:我国《刑法》规定有400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分析,各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犯罪主观、犯罪客观、犯罪客观四个要件。(一...
犯罪构成要件从不同角度说明行为对法益的侵犯性和行为人的罪过性的实质内容。如果某种因素不具有这种实质内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构成要件如下:(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四)犯罪对象是指刑法保护和侵犯的社会关系。【案例】甲、乙、丙是同乡,有一天,甲下班回家,路上看见乙、丙,乙、丙说被欺负了,希望甲能帮忙打架,甲爽快地答应了,然后甲、乙、丙三人跟着两个受害者到一个出租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甲的脚受伤,走得比较慢,所以最后才到事发地点(出租屋)。当甲到达出租屋一楼时,听到楼上有人喊杀人,甲吓得马上跑了,到了另一位同乡的房子后,看见乙、丙,发现乙拿着刀,刀上有血。原来乙丙捅了两个受害者,造成一死一伤。乙、丙均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需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甲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解析】首先,甲并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其具有故意伤害他人的故意,并且与乙、丙一起尾随受害人,其行为可以认定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属于犯罪未遂。其次,我们需要分析甲的主观状态。甲希望帮助乙丙打架,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问题是故意是轻伤还是重伤,还是死亡。?这个需要根据情况分析。如果A答应B、C打架后准备枪、刀等武器,可以认定它有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的故意,但如果只是答应,那就跟着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认定A有致人轻伤的故意,甚至没有故意伤害的故意。最终,如果认定甲有故意伤害,则甲应属于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甲方最终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很可能会争取不起诉或缓刑。
(一)我国刑法中构成犯罪的四要件是指: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为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1、说明某种犯罪危害了什么样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客体。犯罪总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故意杀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权,故意伤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权,盗窃罪侵害了公私财物所有权,等等,诸如此类。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实质都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因此,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会关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首先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不管具体的犯罪行为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或具体的危害结果表现形式如何,他们都是犯罪构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主体。在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作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处都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罪,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 4、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包括两种形式,即故意和过失。每种犯罪都必须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观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则不构成犯罪。
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以单位为形式,以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为内容的复合主体。2、单位犯罪的对象因犯罪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1)国家安全;(2)社会公共安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5)社会管理秩序;(6)国防利益;(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正常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三、单位犯罪的主观形式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主要表现为故意。单位犯罪的主观要求必须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局部利益而犯罪。4、单位犯罪的客观要求必须是危害社会、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单位实施的行为对社会无害或有益,则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25人已浏览
337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