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客观性:是指作为案件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不是主观想象、猜测和捏造的事物。 (二)相关性...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得知,证据包括以下八种: (1)物证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包括: (一)电子数据; (二)书证; (三)鉴定意见;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物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 (九)证人证言。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包括以下几点:1。审判机关取证原则。二、最佳证据规则。三、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原则。四、口供补强规则。五、证人作证规则。六、认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九十七条、第五十五条、第六十二条。
1、随案移送证据《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2、法庭提出证据《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1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