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签订合同的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的意思是真实的。签订的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
不成立。不成立。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合同是担保主合同履行的从合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所签订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就是生效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合同的效力: 1、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一致; 3、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的效力要从两个方面来认定 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二、合同是否存在《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 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期施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3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