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提问涉及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司法惯例可以遵循,多长时间传唤?会不会收监?这只能取决于办案机关的办案需要。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
公安机关传唤,被取保候审人到案后,公安机关讯问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第五十六条【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事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的,传唤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24小时内应转到拘留所。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取保候审后,案子并没有了结,还会被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起诉后会送到法院开庭审判,在审理期限内会下达判决书。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判决,对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判刑。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未经同意不得脱离寓居的县市。至于公安机关的传唤不会能有规律得,也不会让你摸到规则,也就没有多久传唤时间规定。 但只需自己遵纪守法,恪守有关规则,免除取保候审后保证金及时交还自己。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恪守以下规则: (一)未经履行机关同意不得脱离所寓居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作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履行机关陈述; (三)在传讯的时分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消灭、伪造证据或许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能够依据案子状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恪守以下一项或许多项规则: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晤或许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履行机关保存。
走取保候审程序之前,首先要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这是前提。否则,要走弯路。法定的取保候审条件有两个: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此外,任何办案机关都怕担责任,只要体检出不适合羁押的病症,就可取保候审。在进行了上述判断之后,就可走如下程序: 1、本人或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3、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有保证人的,填写保证书。 4、填制《取保候审决定书》。 5、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规定,交代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6、将被取保候审人移交派出所执行。 7、解除取保候审(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 说明:1、即使不提出取保候审,一旦被羁押的期限到期,办案机关就可变更为取保候审。2、如案件不涉及经济,保证金为2000——50000元,如果涉及经济,按涉案数的1——3倍确定保证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8人已浏览
291人已浏览
196人已浏览
1,0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