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故意杀人的行为在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故意伤害在主观方面上不具有剥夺生命的故意,仅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同时故意杀人侵害的客体为...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 (1)不同的客体。故意杀人罪侵犯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杀人的行为在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故意伤害在主观方面上不具有剥夺生命的故意,仅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同时故意杀人侵害的客体为他人的生命权,而故意伤害所侵害的客体为他人的健康权。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于犯罪目的的不同:故意杀人罪的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故意伤害罪的目的是非法损害他人的健康。因此,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来认定、判断有关案件的性质。凡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要剥夺他人的生命,不论他出于何种动机,也不论他的行为方式、手段如何,也不论是既遂或未遂,他的行为性质就是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凡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要损害他人的健康,不管其他情况如何,也不论后果是致死还是致伤,其行为性质都是伤害,构成故意伤害罪。
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9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