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是网络中诈骗,相关的聊天记录,以及打款的证明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是现实中被骗,可以找相关的证人予以证明。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
诈骗罪需要的证据有以下这些: 1、书面证据、物证,一般是以文字或物品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 2、证人证言,针对知道本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刑法》没有规定某类或者某个具体罪名必须有哪些证据才能认定犯罪,指控犯罪的证据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七类证据。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以上法律规定的七种证据,只有在经当事人双方和公诉人、辩护人的质证,通过将该证据所提供的情况与其他证据相互验证,去伪存真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具体诈骗罪而言,司法实践中,应当侧重搜集证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证据。要法院认定为诈骗罪,人证物证都要有,证据不充分不能随随便便定人罪。 3、《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刑法》没有具体规定某一类或者某一具体罪名需要哪些证据来认定犯罪。因此,指控犯罪的证据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七类证据,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检查和检查记录;视听资料。对诈骗罪的证据,应当重点收集证明行为人存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证据。法院认定为诈骗罪,需要同时有人证物证,证据不足不能随意定罪。首先要看实施诈骗的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比如带着钱逃跑,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挥霍等。,可以认定他们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其次,还要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必须要求受害人自愿交出财。这方面的证据,比如短信;最后,要看行为人的诈骗金额是否符合法定标准。关于诈骗罪的金额标准,各地标准不完全一样,基本在3000-10000之间。北京的立案标准在5000元以上,构成诈骗罪的起刑点。
在我国构成诈骗案的认定,主要证据应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状告他人诈骗罪需要哪些证据主要有: 一、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8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