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二者的处罚也不同:《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一样。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虽然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一样,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主观恶性大于故意伤害致死的主观恶性,所以一般是故意杀人的判决结果要重于故意伤害的判决结果。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以杀人为目的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手段方式多种多样,不排除以驾驶机动车故意撞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杀人是有动机的,就是有什么怨恨纠结。交通肇事是过时犯罪,也就是说不是故意的,是大意或者疏忽,肇事人吃感冒药驾驶机动车是过错的,因为一般感冒药上都说明感冒后严禁驾驶或者高空作业,这也是人皆知的常识。如果司机承担主要责任的话,过时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不能赔偿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是刑法的加重处罚情节,也就是说比不逃逸处罚的刑罚要严重,如果肇事者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抛弃在隐蔽地点造成被害人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这时就应该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两者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7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605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