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死亡一人赔偿到位,但没有谅解书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会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1、根据第一条"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宣告缓刑的,其工作安排和工资待遇如何处理的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事业单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一定,得看具体的情节。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原判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有情节较轻,才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即使有谅解书,也不一定会被认定为情节较轻,也就不一定会判三年以下,因此也不一定会缓刑,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负全责,已赔偿得到对方谅解。很有可能会判处缓刑。 理由: 一、没有逃逸或其他恶劣情节,亦无因逃逸之人死亡的情节,量刑幅度在三年以下。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 二、已经赔偿到位,且已经得到被害人谅解 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如无特别恶劣情节,已经赔偿且获得被害人谅解,量刑也符合宣告缓刑的条件,法院应当会考虑宣告缓刑。毕竟刑罚的目的是以教育改造为主、惩罚为辅的。
不能一概而论。交通事故至1人死亡能否定罪量刑,这就要正确区分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通常情况下,行为人虽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并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其次、行为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其三、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在许多情况下,行为人与被害人均有责任,如果行为人对事故不应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的规定,如果交通事故至1人死亡,而不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就不能定罪量刑。如果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则可以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9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