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关于无权处分的有关规定,无权处分人将房地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人有权追回;但受让人善意取得的,所有人不能追回,但可以向无权处分人请求...
无处分权行为在现代社会交易活动中屡见不鲜,在我国法律规范中存在较多矛盾和冲突,导致司法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混乱,其在法律行为理论体系中的特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无权处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现行合同法对无权处分合同的规定不尽完善,如没有规定权利人追认的方式、期限、溯及力等等,亟待予以修改或做出司法解释。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就他人的权利标的所为的处分行为。在中国立法中主要体现在合同法51条,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该条是中国对于处分制度的确立。 《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自始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合同已经成立,这是无效合同产生的前提如果合同不成立,则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来处理 (2)合同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受合同条款的约束因为合同本身就已经违法,其目的和内容与法律要求的发生根本性的冲突,因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3)合同自始无效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产生了追溯力,该合同从订立之时就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我国《》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一规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条款规定在我国《合同法》第三章——合同的效力当中。对《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从立法原意来看,第51条的基本逻辑应是: 1、无权处分合同在成立后的效力状态为效力待定; 2、在事后经过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转为有效合同,按照生效的规则,第三人与无处分权人之间应当正常履行该合同; 3、不具备上述两种情形之一的,该合同转为无效。按此理解,加上第51条是规定在《合同法》第三章,合同的效力中,该条规定的是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而非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5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