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使不应当受到刑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可以导致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的; 3、已经造成了冤案、假案或者错案的;...
1、立案标准: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盗窃罪的立案条件就是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贿赂、重大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等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之规定,伪证罪的立案条件有着主体以及特定行为要求,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才可构成,行为上要求因故意弄虚作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所谓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5人已浏览
326人已浏览
196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