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3.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3.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今天的话题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构成要件。知识产权能够给知识产权人带来较大经济利益,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知识产权人的财产性利益,且也是出于诸多公共利益的考量。因此,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侵犯知识产权罪,比如: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等。因此,侵犯知识产权罪属于一类罪名的总称,故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罪名来谈犯罪构成要件。下面我就阐述一下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 第 一、本罪的主体。年满16周岁的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第 二、本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完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即存在故意。 第 三、本罪的客体。侵犯了商标权人的商标权,以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的。 第 四、本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在未经商标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将注册商标用于相同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以及将该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等商业性活动。
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其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不能由过失构成。这是因为:第一,从刑法理论上来说,侵犯知识产权罪可归入法定犯。法定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其本身并不一定蕴涵着法律所禁止的性质,国家之所以认为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完全是出于其某种行政政策的考虑和需要。法定犯由于其伦理道德上的可谴责性较弱,因而不宜对其主观罪过过于苟责,行为人只有在出于故意的情况下,才宜作为犯罪处理。过失行为则通常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这是刑法谦抑的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第二,从刑事立法来说,考虑到刑事立法以惩罚故意为原则,过失为例外和犯罪故意一般不作规定、过失则明确规定的立法的原则,侵犯知识产权罪应属故意犯罪无疑。
构成要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违法性问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虽然在学术界不少学者在研究违法性是否应独立地成为侵权的构成要件,但至少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违法性这个要件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损害事实(结果)问题。在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侵权的构成中,无论是三要件说、四要件说还是五要件说,都认为损害事实是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但是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在知识产权侵权构成中,损害事实(结果)已经不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这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不同点之一。 3.关于因果关系。这是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中,民事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但由于有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要求有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对造成损害后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需要确定侵权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时,因果关系的认定才有意义。 4.关于主观要件。上文阐述的民事侵权理论中,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之一是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但是,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并不是以主观过错为必备要件。我国的专利法第63条第2款、商标法第56条第3款均确立了无过错的侵权责任。从以上的立法例中可以看出,即使行为人是无过错的,也应承担侵权责任,只不过其承担的侵权责任要比有过错的轻,有过错的行为人除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消除影响等的侵权责任外往往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8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626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