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2018年,我国的国有企业人员免于刑事的处罚的规定如下,1.情节显著轻微,2.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的,免于追究刑事...
免除刑事处罚是指因某些原因犯罪,需要刑事处罚,但由于自首或其他情节,不需要接受刑事处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原则。免于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免于刑事处罚,我国《刑法》有如下规定: 1.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2.第68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 1、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 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1、对《刑法》分则中法定最低刑为管制,并同时具有其它可减轻处罚情节的,可减轻为免予刑事处罚。我国刑罚主刑种类从低到高依次排列顺序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如果所犯罪行可以判处管制,再有减轻处罚情节,则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在管制刑以下减轻为免予刑事处罚。否则,只能依主刑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减,而不能直接减为免予刑事处罚。例如对有立功表现的、犯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可以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因为刑法六十八条规定对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减轻处罚,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对非法持有枪支的最低法定刑为管制,而对有立功表现的、犯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则不可直接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因为刑法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最低法定刑为拘役而不是管制,既使减轻处罚,也只能逐级递减为管制,而不能直接减为免予刑事处罚。2、依据《刑法》第六十三条,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特殊情况。综上所述,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只有下述三种情况:1、总则、分则条款中有明确规定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的(刑法第三十七条除外)。2、分则条款中法定最低刑为管制,同时具有总则中规定的可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的。3、不具备上述条件,但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当公民做出了违反刑法的行为后也是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当犯罪当事人的犯罪行为比较轻微或者是犯罪行为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也是不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当犯罪分子的行为有可减轻处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也是会免予刑事处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7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