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数罪并罚是刑法中规定对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的一种量刑情节。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是混合原则,即对于数罪并罚的,分先减后并和先并后减两种,要区...
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信用中的被执行情况的意思是是否有违法、涉及官司正在或已经被法院执行的记录。
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况: 1、虚假表示。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通识认为虚假表示原则上有效,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但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该表意行为无效。 2、伪装表示。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实的意思表示。如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与友人通谋制造假债权或虚伪让与财产。通识认为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所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无效,但为保护交易安全,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例如甲将财产虚假让与乙,而乙又将该财产卖给丙。而丙又为善意,丙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3、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例如甲欲赠乙一万元,恐家人反对,就伪书一万元的。买卖是虚,赠与是实。通识认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隐藏的真实表示是否有效,应以相关法律来确定。 4、错误。错误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久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重大误解)包括表示行为错误,对行为性质、物的性质、当事人资格等发生错误认识等。错误与伪装表示和虚假表示在意思行为上都是不真实的,但错误不是故意的,而后者则是有意为之。通识认为,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表意人若知其真情限性不为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将其意思表示撤销。 5、误传。误传是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离婚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对方存在过错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五)其他有重大过错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1人已浏览
1,058人已浏览
467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