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有两类纠纷不能仲裁: 1、行政争议不能裁决; 2、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 所以,遗产...
(一)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遗产继承纠纷是不可以进行仲裁的,只能起诉。 2、继承的方式有遗嘱继承以及法定继承。 3、法定继承人有第一顺位以及第二顺位,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位是配偶、子女以及父母。 4、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 5、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1、申请,是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发生的争议依法请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行为。 2、受理,是指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立案进行仲裁的程序。受理是仲裁程序的开始,是仲裁机构开始行使管辖权的标志。 3、开庭和裁决。 开庭是仲裁庭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参加下,对仲裁请求进行实体审理和裁决的活动。开庭是仲裁活动的实质阶段。其目的是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裁决是指仲裁庭在实体上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作出裁断。裁决是仲裁审理的最终程序,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1、遗产继承纠纷不可以仲裁,行政争议不能裁决。 2、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 3、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1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763人已浏览
5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