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律意见】第一份口供也叫原始材料,是不能更改的,但可以补充和完善。如果在第二次供述中,嫌疑人的口供和第一次截然相反,也可以,办案人也会记录...
记录供词后,如果确实与事实不符,一般可以改变,但有供词的嫌疑,以前也有伪造供词的嫌疑,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供应必须符合事实,虚假,供应必须承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不错,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所有人的口供,都必须在开庭时公开。唯一的例外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公开,可以保密。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3、《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在刑事案件中,口供可以改变,但口供有翻供嫌疑,证明力度不如以前强。在我国,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质证和核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当法院发现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时,应当依法处理。
当然,证人的证词是可以修改的,但如果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事案件,包括大量的证据、被告的供词、物证、证人的证词和鉴定文件等,单独改变证人的证词,对案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可能改变判决。罪犯的供词不能改变案件的量刑。《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所有案件的判决应当强调证据、调查和研究,不相信供词。只有被告供词,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有罪和处罚;没有被告供词,证据真实、充分,可以认定被告有罪和处罚。证据真实、充分,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定罪量刑事实有证据证明;(2)定罪证据经法律程序核实;(3)综合整个案件证据,消除了对认定事实的合理怀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0人已浏览
2,513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2,8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