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要求,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也就是说:单位所实施的行为如果对社会没有危害性或者是有益的,那么就不能够成单位犯罪;反之,尽管单位实施的行为对社会有危害,但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也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具体的讲,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包括单位领导的决策行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实施行为,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如果仅有领导决策行为而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或者只有具体的实施行为而没有领导的决策行为,均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对单位犯罪的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有犯罪事实存在,且这种犯罪事实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一样,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且与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一样,也必须具备上述两个立案条件。没有犯罪事实存在,便无刑事责任可言。但是,只有犯罪事实,而这种犯罪事实在刑法中没有被规定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也不能立案追究。
司法实践中,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实施诈骗的行为屡屡发生,但是,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导致这类行为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产生不利因素。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即对单位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均处以刑罚)为主,以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为辅。单位犯罪一般在经济类犯罪较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3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