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举报、报案、控告犯罪行为,一般需要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所签订的合同(协议); 2、提供被控告人签订合同时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的相关依据。如留下的印章、印鉴、假名片、假工作证、假营业,加盖假公章的各种证明等; 3、已经履行小额合同、部分合同,提供已履行合同的材料; 4、收受受害人给付的货物、、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请尽量提供逃匿的依据。如关闭通讯工具、转移货物、货款、搬迁住所等证明材料; 5、提供受害人已履行合同的依据。如给付货款凭证、给付货物凭证、货物特征材料等; 6、提供被控告人其他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依据。如:留下的书写工具、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刊登虚假广告的报刊、杂志等; 7、被控告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请尽量提供。如来信、电报等各种材料等。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常见的犯罪手段:1、合同诈骗罪以假乱真饰耳目。犯罪分子以虚假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者伪造身份证明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二、招摇撞骗唱空城。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承包工程、投资合作等名称,在收到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获得担保财产后迅速逃逸。三、一唱一和演双簧。犯罪分子首先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军队和知名民营企业,以紧缺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一方需要购买某些物品,另一方可以提供这些物品来玩双簧,然后诱惑第三方参与,上当受骗。四、虚张声势空手道。为了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犯罪分子以伪造、变造、无效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虚假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为担保,诱使对方信任,然后利用经济合同诈骗钱财。五、先舍后取钓大鱼。犯罪分子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为了达到他们的犯罪目的,他们首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合同,使对方相信他们的履行能力和诚意,然后与他们签订标的金额更大的合同,在诈骗了大量资金后立即消失。六、高进低出的连环套。犯罪分子首先以高价签订销售合同,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额货款。骗取对方信任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拿到所有的货物,然后迅速低价倾销,然后迅速逃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1人已浏览
643人已浏览
296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