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可以构成自首的条件;(1)、肇事者在履行了和抢救伤员、财产的义务后,虽然自己没有报警,但已知他人报警,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场等候交警部门处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动投案,应当认定为自首。至于留在现场是否出与自愿,还是出与目击者众多、被害人堵截等被迫原因,笔者认为都不影响自首的成立。投案的动机不论是真心悔悟,还是被逼无奈,均不影响自动投案的成立。 (2)、如果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后,逃离了现场,后被抓捕归案的,即使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不能成立自首,因为其缺少自动投案的自首条件。 (3)、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的同时,想报警而不具备报警条件的,如无通讯设备、无他人可委托代为报警,只要没有逃逸,应视为原地等候处理的自动投案,成立自首。 (4)、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来不及报警就被及时发现而能承认自己是肇事者的,可以成立自首。 (5)、肇事者肇事后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经证实的)但并未履行其他义务。不管肇事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如何,他的行为确已使自己处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只要他能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即应认定为自首。 (6)、肇事后逃逸,又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 (7)、肇事后报警,又因惧怕承担责任而离开现场,后被抓获的(含当场抓获),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这种情形肇事者主观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愿意担罪责,客观行为又印证了其主观心态。但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后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8)、肇事后虽未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有证据表明肇事者已准备去投案或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又能如实供述案情,接受审判的,成立自首。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是受害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2、肇事逃逸应当是故意逃逸,你不知情应当不算逃逸。但是不知情不能仅仅依据你说的,还要有证据支持。
司机死后自首是肇事逃逸。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事故车辆或者遗弃事故车辆,逃离道路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将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与自首无关,自首只是减轻刑事处罚,不影响逃逸的认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1人已浏览
648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4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