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二审判决一般什么时候生效

2021-11-20
我国法律明确一审判决生效,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15日后未上诉的判决生效。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生效没有明确规定。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庭判决的,应当在十日内发出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即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发出判决书。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地域或时间原因,如果定期宣判,法院不一定会专门安排法院宣读裁判文书,而是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或送达当事人。因此,判决书上的日期和送达日期不同,当事人不能同时签收判决书。但是这样,生效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呢?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效时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2、二审判决宣判日期生效;三是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那么,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以判决书的送达之日起生效的。判决送达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

相关法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如果对方没有上诉,则过了15天后立即生效。如果双方不是同时收到的判决书,分别计算上诉期间。如果上诉期是法定假日的,则延期计算。在法院受理一审上诉后,原一审判决尚不生效,以后是否生效,要根据二审法院的判决情况来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