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救。保护现场和证据; 二、认清肇事者的身体特征及其机动车的外观特征。如有条件,可拍照或拍照; ...
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可以下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三、拖动机动车; 4、检查体内酒精。国家控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应采取这些必要的措施:1、应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防止伤加重;2、确认交通肇事者和车辆;3、保护现场,收集材料;4、接受诊断和治疗,并向事故处理部门报告。
交通事故后应当保护现场,具体措施为: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对于难以移动的车辆,除了开启危险报警灯之外,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还需要设置警告标志。
这里的措施主要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其中,《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以依法采取以下行政强制措施:1。扣留车辆;2、扣留机动车驾驶证;3、拖动机动车;4、检查体内酒精和国家控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含量;5、收集货物;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此外,公安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方面具有人力和经验,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方便群众,降低诉讼成本。事实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分析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确认交通事故的原因,避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应当作为确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或者确定受害人也有过失的重要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26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