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法院宣判后预告与被告有十天的上诉期,如果期满不上诉后,判决书生效,法院将材料递交司法局,司法局收到后会及时通知报到,具体时间没有规定。被判...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依据的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判处,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被判处缓刑后缓刑人员需要到司法局报道,缓刑接受社区矫正,由司法所进行监管。每月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思想汇报、电话汇报、当面汇报。每周至少当面或者电话汇报一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开庭后多长时间结案,但是对于案件的总体审限有相关限制。法院审理案件因案件种类不同,审理期限也不相同以民事案件为例: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搜索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前者是一个实体法上的概念,后者是一个程序法上的概念,都是关于行为主体的概念。 且行为能力是诉讼行为能力之必要。也就是说,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不一定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比如,7岁的小孩。而具备诉讼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则一定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两个概念的领域不同,所以容易被混淆在一起。事实上,只要把握了这两个概念关注的领域,即实体与程序的不同,就很容易从理论上将两者区别开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0人已浏览
399人已浏览
1,084人已浏览
2,0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