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那要看情况。 《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下列情形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视为犯罪:首先,14岁以下的人被胁迫、诱骗、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准备、暂停、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视为犯罪。其次,有下列情形的,不得视为犯罪:1为犯罪:1、14岁以下16岁以下的人盗窃财产,金额刚刚达到或省略巨额标准,其他情节轻微,为初犯或偶尔犯;盗窃近亲财产,其亲属不要求被告定罪处罚;2、14岁以下16岁以下,使用语言威胁或轻微暴力强迫其他未成年人索要生活、学习用品或金钱;3、14岁以下16岁以下的人偶尔与年轻女性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十四岁以下十八岁以下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十六岁以下不受刑事处罚的,责令父母、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接受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只要是年满十四周岁就可以刑事拘留、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量刑时“应当”宣告缓刑的情形,“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初次犯罪;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具备监护、帮教条件。”未成年罪犯具6种情形或免刑,司法解释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6种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7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三人年龄在14~18周岁期间,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关审理规定,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系初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 另外,法律没有规定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不能上学,毕竟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如果学校方面同意,可以继续学习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1人已浏览
536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8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