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过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疏忽大意(造成了损害),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能避免,但未能避免损害),两种都是在后果已经成立之后,才有过失之说.也就是...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共同过失犯罪行为,通常认为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一定的危害结果,因而分别构成犯罪的情况。尽管从实质意义上讲,共同过失犯罪已不属于共同犯罪之范畴,但由于它与共同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客观联系。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
构成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一般来说需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这里的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的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只有过失或故意一种罪过,就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 2、行为人主观上所具有的过失、故意两种罪过,必须是过失在前,故意在后。如果是故意在前过失在后,则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此种情况有可能是故意向过失的转化。 3、过失、故意两种罪过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故意是以过失为前提,是在过失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前边的过失,就不会产生后边的故意。如果虽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而且过失在前故意在后,但二者之间毫无联系,也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 4、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故意必须是表现为对最终的严重危害结果的追求或放任,而不是对前一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可。否则,也不存在过失向故意的转化。 5、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两个行为,一个是过失行为,一个是故意行为。这里的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6、后一个危害结果必须是由故意造成的,或者说故意行为与后一个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否则也不存在过失向故意的转化问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9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