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调研气特点是什么的问题 犯罪主体多为村干部。由于一些村村务公开等同虚设、管理缺乏透明度,导致村书记、村主任权力过分集中,...
罪类型涉及罪名集中。从犯罪罪名看,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或者在申报扶贫开发项目中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占近年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主导,日益成为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中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规律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其在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大。2011年以来,丰城市检察院围绕最高检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职务犯罪犯罪案件的要求,加大查办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力度,共查办专项资金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42件95人,专项资金类职务犯罪案件占全院职务犯罪立案总数的25%,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表一:2011年度至2015年度丰城市立案查办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情况一览表 表二:2011年度至2015年度丰城市专项资金类职务犯罪发案领域情况一览表
职务犯罪概念在中外的研究上,在一些方面己形成共识,如,职务犯罪主体是指国家任命与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虽然,各国有范围大小之分,但以从事国家管理、行政事务、司法活动等的有关工作人员为主体问题上,基本是一致的。其行为的界定上,必须是与行为人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说与职务无关的行为,即是违法,不能构成职务犯罪。只能是什么行为,触犯什么法律,就定什么罪。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逾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简而言之,职务犯罪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
1、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 (1)、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 (2)、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进行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2、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易显露。 (1)、一般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激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而职务犯罪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侵犯的对象又是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或者是行贿者为谋私利主动送财上门。 (2)、渎职犯罪侵犯的对象往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履行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出现,但群众认识不到是由于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才导致出现了后果。正是因为职务犯罪一般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因此,外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或者渎职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3、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职务犯罪主体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较为丰富,对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熟悉,深知本行业管理制度和机制中的漏洞,以权谋私的行为方式越来越隐蔽,规避法律的手段越来越狡猾。 4、犯罪嫌疑人多是业务骨干,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1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277人已浏览
3,3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