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保释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在英美法系,保释制度已较为发达,立法趋于完善,司法实践经验也较为丰富。...
假释制度是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第1款的规定,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假释的条件 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1.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罪犯(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假释,由罪犯所在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呈报名单在罪犯中公示,经监狱主管部分审核,监狱长批准后,由监狱提出书面建议,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2.对判处无期徒刑罪犯的假释,由罪犯所在监狱提出书面建议,报请省监狱办理局审核后,提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3.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4.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假释的结果应在罪犯中公开。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由于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而是依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次犯新罪,不构成累犯,但一般仍处于某种监督之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严格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严格掌握实施标准,对符合假释条件的犯罪分子严格执行刑法规定的标准,对下列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一、未成年犯罪分子二、对老年人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自残)的犯罪分子三、对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符合刑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的,可以假释;4、被假释的罪犯,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不得缩短;5、罪犯减刑后假释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一次减刑两年或者三年有期徒刑后适用假释的,间隔不得少于两年;六、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假释,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时间,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前拘留的,拘留一日折扣刑期一日。
假释的程序与减刑的程序基本一样,即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服刑人监狱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在受理执行机关提交的案件序后,应当组成合议庭来审理。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具体事实,在正确认定事实的基础之上作出是否予以假释的裁定。 假释裁定书由审理案件法庭的庭长或主管院长审核签发,可以由法院直接宣告,也可以委托执行机关代为宣告。 法院应当将假释裁定书附本同时送达原判法院和服刑人所在交劳改单位的检察机关。 准予假释的裁定要注明假释考验期的起止日期。 对假释裁定,本院院长或上级法院发现确有错误的,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处理。 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如果在狱中的表现良好,积极改造,有好的创作作品和重大贡献的,一经国家的认可都是可以申请减刑的,满足假释出狱的时间就可以提前出狱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刑满释放再次犯罪被抓捕的,将会在原有刑罚的而基础上加重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3人已浏览
510人已浏览
547人已浏览
6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